石墨轴承行业全球发展趋势怎么样?
从业务模式、财务指标预警系统、并购运作及其协同效应三个方面分析全球领先轴承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为国内轴承企业的发展搭建参考空间。
我们认为轴承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可以从轴承价值链各环节的创造能力、细分行业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并购整合能力、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评估。这四个要素构建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并在底层扩张。
中国现代石墨轴承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近6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我国轴承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规模可观、具有一定水平的独立产业体系。2008年,全行业1440家规模以上轴承及零部件制造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80亿元,比2007年增长15.79%;轴承产量达到100亿套,比2007年增长11.11%;利润总额45亿元,比2007年增长7.14%;轴承产品出口创汇29.7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38.07%;出口轴承33.9亿套,比2007年增长2.75%;进口外汇26.93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4.99%;进口轴承15.79亿套,比2007年下降0.73%,贸易顺差2.76亿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全国轴承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目前,我国轴承工业在工业经济规模上居世界第三位,但在产品精度和技术水平上,我国轴承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008年,全球主要轴承企业营业收入合计约650亿美元,德国FAG、日本JTEKT、瑞典SKF和美国铁姆肯分别占18%、17%、13%和8%,呈现四足鼎立的格局。据全行业统计,中国约占15%。
根据全球石墨轴承行业四大百年老店SKF(瑞典)、铁姆肯(美国)、NSK(日本)、NTN(日本)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析,轴承行业的周期约为2-4年。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亚洲金融危机,我们预计2009年全球轴承行业将下滑8-10%左右,调整时间约为2年。
1.中国轴承行业生产集中度低。
在全球约400亿美元的轴承销售额中,世界八大跨国公司占75%~80%。德国两大公司占全国总量的90%,日本五大公司占全国总量的90%,美国一大公司占全国总量的56%。而瓦轴等国内7家轴承企业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仅占全行业的28.3%。
2.中国轴承行业的R&D和创新能力较低。
世界轴承巨头的核心竞争优势是:汽车轴承在最大的子行业中占据较大份额并形成稳固地位,拥有广泛的高附加值工业轴承产品,并将轴承制造延伸至全球相关服务领域。理想情况下,这三项业务各占三分之一。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增长率普遍下降。2009年,中国石墨轴承行业的持续增长模式也面临转折。主要下游行业对轴承的需求在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因素依然存在,出口的拉动因素将明显减弱。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对2009年国内轴承行业的增长率预测如下:乐观2-5%,中性5-2%,悲观15%-5%
因为大多数企业在创新体系的建设和运行、R&D的投资和创新、人才开发等方面还处于较低水平。,再加上行业型科研院所正在企业化,国家没有投入到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中,从而弱化了行业型研发的功能,因此整个行业“两弱两缺”突出,即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薄弱,原创技术和专利产品少。目前,我们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基本上是模拟的,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产品开发能力低,表现为虽然国产主机匹配率达到80%,但高铁客车、中高档车、电脑、空调、高级轧机等重要主机的轴承匹配和维护基本依赖进口。
在分析全球轴承行业周期性运行特征的基础上,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评估了全球经济衰退对轴承行业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下游主机行业三大因素的变化,预测了2009年国内轴承行业的增速。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轴承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我们认为存货、应收账款、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与销售收入的比率这三个指标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国外企业在这方面的控制更为有效,经营效率更高,股东回报率稳定。并购是轴承行业的重要发展模式,也进一步提高了全球轴承行业的集中度。世界前四的轴承也不例外:FAG、INA、LUK是世界龙头,杨光精工和丰田公基合并的JTEKT是世界第二。SKF通过持续收购保持前三的位置,铁姆肯收购托灵顿排名第一。
整体来看,国内承重板的走势与大盘同步,在股市下跌过程中,承重板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
2009年中国石墨轴承行业,我们最看好的子行业是风电轴承和铁路轴承,4万亿投资计划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工程机械的轴承。从长期发展来看,也看好航空航天、高精度数控机床轴承、高档汽车轴承。